2010年度鞍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起病隐秘、进展缓慢,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疾病。以小呼吸道部分阻塞为特征,肺脏损害不断加重,肺功能逐渐丧失,导致呼吸衰竭。死亡位第四位。在病情急性加重发生呼吸衰竭,如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得依靠机械通气治疗,通常采用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治疗,单独应用一种技术均存在其利弊。本研究将存在二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设定肺部感染控制窗,当达到其指标时,及时改为无创通气治疗,这样会将低有创通气的时间,减低住院费用,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病人有创通气早期拔管后行序贯无创通气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并发二型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序贯组及对照组,序贯组14例,对照组14例。所有病人采用辅助-控制方式或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压力支持方式,然后依据病人血气情况和耐受程度调节呼吸机参数。序贯组病人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拔出气管插管,改为无创通气。对照组则继续有创通气至满足撤机条件后拔管,改为鼻导管吸氧。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入住重症病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发生情况、病人的转归.
结果:出窗时间两组均为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呼吸相关肺炎、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鞍钢总医院呼吸内科 周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