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经鞘内注射pLXSN—bcl—2 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度鞍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越来越严重,现已成为当今第一大致死疾病及首位致残的病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十分引人关注,目前脑梗死早期主要有溶栓、脑保护剂治疗已广泛深入研究。虽然溶栓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因为严格的时间窗和出血的风险限制其临床普遍开展。基因治疗是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基因治疗是科学研究领域新的焦点,现在基因治疗的概念已经发展到凡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所有方法。基因治疗研究发展很快, 国内外有许多实验室研究,国外还成立了不少基因治疗公司。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已批准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达到了1192个,其中恶性肿瘤占全部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的首位,共797(67);其次是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方案106(89),单基因疾病共102(86),取得了有效的治疗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基因治疗被认为是医学史上一次革命。本实验探讨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通过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制作成缺血再灌注模型,3小时后分别对各组进行鞘内注射质粒pLXSN-bcl-2pLXSN、生理盐水350ul,通过TTC染色,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图像检测缺血再灌注24h72h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bcl-2 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显微镜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最后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经鞘内注射途径注射质粒携带基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有效的结论。

结论:本实验通过鞘内注射途径,应用质粒携带bcl-2基因治疗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结果显示,在24h72hbcl-2组的bcl-2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比较明显增加 (P<0.01)24h组较72h组升高明显。bcl-2组在缺血再灌注24h 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减少(P<0.05),脑梗死体积也明显下降。说明caspase-3的降低与bcl-2的升高是有关联的,结合文献证实bcl-2可以抑制caspase-3发挥抗凋亡的作用。因此在脑缺血急性期促进bcl -2蛋白表达或导入bcl-2基因治疗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系统的损害。bcl-2基因主要在缺血周围存活的神经细胞中表达,其峰值出现在缺血后24h72h逐渐下降。提示基因治疗也是有时间窗的。通过细胞凋亡的计数、梗死体积使我们了解了bcl-2基因表达具有减少神经凋亡、脑保护的作用。应用质粒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是安全有效的。鞘内注射在神经内科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手段,其技术操作简单、熟练,创伤小,此研究通过鞘内注射质粒导入bcl-2基因,容易通过脑脊液-脑屏障作用于梗死部位等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鞍钢总医院神经内科 崔丽颖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