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支边杂谈(4)

青海地处高原,日照强烈,整体气候干燥寒冷,但祁连山雪水消融后流向草原和田野,滋润了无垠的土地和这里繁衍生息的人民,包括原生的藏民及后迁入的其他民族。

他是祁连县的百科全书

这里的汉民,家谱都指向一个来源——明朝时期屯垦戍边的将士,他们基本来自南京。陈主任作为南方汉民的后裔,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带我们游玩,吃特色美食,热心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书本上得不来的东西。我称他为“祁连县百科全书”,心里认定他为难得的良师益友。陈主任说,他外公是四川人,十几岁就背上枪跟随西路红军队伍来到祁连地区。后来西路红军被残害的历史我不忍下笔,想到那些年轻生命被凌辱和剥夺,心情之沉痛,可比天津爆炸中军民的无辜死伤……他外公幸运地活了下来,被当地最富有的涅姓地主收留做长工,娶妻成家。土改时期,涅姓地主把很多宝贝深埋地下,当地人后来曾发掘出很多珍品。陈主任小时候居住的公安局家属区,原址恰好是地主家的四合院。小时候他和伙伴们无事就在院子里挖坑,结果挖到一个木箱,里面有包装完好的西药针剂,上头全是字母,还有块木头,香气扑鼻,上面刻着一个人,拉弓射箭朝向九个圆形物。后经确认,针剂是“盘尼西林”即青霉素,木头是印度进口的檀香木,所绘图案为“后羿射日”。其中一个小伙伴闻过木头后一夜未睡,第二天他妈妈来问,你给我孩子吃了什么药吗?那时8岁的小陈同学很疑惑,仔细闻了闻木头,平生第一次体会了失眠的滋味……

想到这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会逐渐消亡,我不禁怅然。

每次坐车行驶在草原平整的柏油路面,头顶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清新空气,看秋季草原黄中泛绿,鲜艳的野花成片盛开,河流如玉带蜿蜒其中,牛羊悠然吃草,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猎猎……总会觉得恍如梦中。

如果司机是陈主任的话,一般会热情介绍当地牧民生活。比如一头牦牛价格1-1.5万元,如果家里牛羊多些,年收入可高达几十万元,牧民生活比城市里的工薪层富裕得多。

我羡慕地说,没有环境污染,没有心理压力,那子孙后代继续放牧吧,多滋润。陈主任说,放牧很辛苦,每天要骑马、骑摩托车或者步行走很远,而且总是经受风吹雨淋日晒。很多牧民条件好了就不会亲自放牧,都是雇佣本地年龄大、相对贫困的牧民,或者甘肃缺水地区文化低的青壮年农民。既然没人爱放牧,以后这种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会逐渐消亡。我不禁怅然。

通过和当地藏族人接触,也感觉到,他们虽然对自己本民族的信仰和风俗文化有认同感,但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被动接纳也好,主动求索也好,很多习惯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很多传统阵地也都守不住了。当然也有人聪明地反问:我们藏民被你们汉民同化,你们汉民不也被西方同化了吗?

事实上,很多藏民开始有意识地抵触外来文化的侵入,自觉保护本民族原生态的习俗。比如,有的人拒绝住成品的帆布帐蓬,而是坚持住祖上传下来的牦牛帐篷。当然,制作牦牛帐篷是一门高超的手艺,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据说牦牛帐篷很智能,下雨时牛毛会自动收缩防止雨滴渗入,天晴后又会自动散开以利帐篷通气,这其中的灵性,让人不敢细究。

如果回去放牧收入很高,在城市工作收入较低,愿意选择哪一种生活?他毫不犹豫地说选择城市

科里有个90后藏族小伙子,于青海大学藏医专业毕业后,曾去成都行医1年,后因挂念亲人返回家乡。对于藏民来讲,成都是个令人向往的栖居地,海拨低,气候温暖湿润。那里有很多富有的藏族人,藏医有一定市场,尤其在治疗骨关节病方面疗效独特。

他是牧区长大的孩子,祖父辈开始翻身农奴得解放,7~8岁时家里盖了房,留作冬季居住,夏季仍然住在帐篷里,逐水草而居。他很留恋小时候住在牦牛帐篷里的冬天,土炕烧得热乎乎,铺着牛绒毡子,盖着羊皮被子,吃着牛粪烤的馍馍,透过帐篷顶的空隙,望着天空数星星。我曾问他,如果回去放牧收入很高,在城市工作收入较低,愿意选择哪一种生活?他毫不犹豫地说选择城市。我想,多彩的城市文化,是最大的吸引力。

我当然不是说牧区没有文化,只是人天生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当地人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内地人大批来高原旅游,也说明对异域文明充满探索精神。同理,处江湖之远,往往崇拜庙堂的森严,而久居庙堂之人,反倒向往江湖的别样景致。比如近年故去的梁从诫老先生,为著名学者梁启超之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林徽因之子,家学深厚,本人亦为历史学家。但某一天,可能是受家风中忧国忧民思想的影响,或者是遗传了母亲的浪漫基因,他毅然抛开那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辞职创办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去了。梁从诫先生对祖国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青海省,对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应该被千秋万代铭记。

                                       内科党支部:刘海艳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