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高三,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要参加高考了,但他最近莫名地烦恼和焦虑,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有所下滑。一向学习努力并且成绩名列前茅的他,开始担心自己的这个状态会越来越糟糕,甚至开始间断性地失眠。
他本来是住校的,但是高二上学期偶然的一次与同宿舍同学的小摩擦,让他有点小焦虑,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学习,母亲决定给儿子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自己也过去住陪伴儿子,虽然不想和丈夫分居,但因为丈夫工作地点离儿子学校实在太远,更是因为母亲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在没有和丈夫、儿子充分讨论的情况下,母亲到儿子学校办理了不住校手续。走读之后的他,并不开心,常常会感到烦躁……
儿子说:“其实自己和同学有一些小矛盾自己是可以处理的,但是母亲的插手让我缺少了和同学深入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我觉得不是我需要母亲的陪伴,而是我母亲需要陪伴我她才安心……”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照料,而是家长需要照顾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时候是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潜意识需要,而意识层面却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这些。这种现象生活中并不少见,就像很多小孩子自己已经会吃饭了,大人们还要去喂孩子。在那个当下,孩子可能在满足大人的需要而配合了大人。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父母的照顾,毕竟,被人照顾在一定程度上是很舒服的。如果事事如此,孩子就无法很好地发展自己,也很难完整地做自己。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失去很多独立做事的机会,也会时时处处“受限”于家长的需要,严重时可能分不清是家长的需要还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会因不清楚自己是“谁”,或可以成为“谁”而焦虑烦躁和苦恼。
我们说,任何一个孩子的长大,都离不开TA所在的系统,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家长要学会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TA健康发展的空间和环境,这就需要父母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这并不是一个仅仅“知道”就可以做得好的过程。
如果是父母需要孩子,那么父母可能已经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父母成长的速度决定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培养一个真正能够独立的孩子是需要亲子双方都有力量逐渐远离彼此,并能够意识到彼此深深的情感联结。因此,家长需要不断觉察,是否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想靠近孩子而不放手?以便恰当地“止步”,为孩子跨入更广阔的天地铺好垫脚石的同时,鼓励而不是催促孩子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