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新冠病毒吧!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通过1米距离传播。
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气溶胶传播: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咳嗽礼仪
当你要咳嗽或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采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部,纸巾放入垃圾桶。
来不及取纸巾,可采取“衣袖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
采取“咳嗽礼节”后,立即清洗双手、或免洗手消液手消毒。
当你感冒时,遵守“咳嗽礼仪”,并佩戴口罩,与人谈话保持1米以上距离。
新冠肺炎早期十大症状有哪些呢?
主要表现:发热、干咳、乏力
部分患者首发:嗅觉、味觉 减退或丧失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询问?
14天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14天内,曾接触中高风险地区,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
14天内,曾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14天内,小范围内,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病例。
新冠肺炎预检分诊
一级预检分诊:
门诊楼、住院部楼大门入口处
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凭证;填写《新冠肺炎风险排查表》;测体温;询问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二级预检分诊:
门、急诊 诊室门口,病房门禁处
再次核查(健康码、行程码,询问流行病学史,测温,排查可疑患者提醒“一米线”)
三级预检分诊:
诊室内
“ 一医一患一诊室 ”,医生首诊负责。再次问诊(新冠早期症状、流行病学史、填写《新冠肺炎风险排查表》)医技科室人员在检查前,再次询问流行病学史。
新冠肺炎防控屏障
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 ---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气溶胶传播,采取防控措施。
手卫生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防护标准
(1)普通患者诊疗: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
(2)普通患者需摘除口罩或有血液体液暴露:增加工作帽、手套,必要时更换为医用防护口罩,增加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鞋套/靴套。
诊疗环境、诊疗物品清洁、消毒
日常清洁消毒,消毒剂按常规浓度,如500mg/L有效氯消毒液。
诊疗疑似、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如含氯消毒剂浓度调整为100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