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临床医生微言鉴---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接触身体健康却饱受精神折磨的焦虑症患者。一番检查化验后,结果正常,经过言语安慰,可以观察到病人情绪有短暂且轻微的好转。虽然建议去看心理医生,但事后仍会看到他们反复来急诊就诊的身影。对他们来说,心理咨询似乎作用不大,还是反复的心电图检查和抽血化验更能带来安全感。另外,亲友中也有罹患抑郁症影响工作和婚姻的,更有甚者,家乡的一位叔叔,患抑郁症数年,虽曾接受正规诊治,最终仍选择了自行结束生命。近期明星乔任梁的自杀,把抑郁症这个隐形的杀手再次暴露在大众视野。而我,也因为一位闺中好友的境遇,不胜唏嘘。

 那是一位高中女同学,身材矮小,面庞清秀,为人善良,同时有着小白兔般的胆小和羞怯。彼时同在省城读大学,周末时光,我常去她远在郊区的校园游玩。她的校园平坦宽阔,有荷塘,有芦苇,校外是成片的稻田。大自然的草木清香,抚慰了两颗漂泊又易感的心灵。我们曾经谈论各自仰慕的文学人物,讨论同学中哪个是“官迷财迷”,哪个又是“骨骼清奇”,也聊现实的种种窘迫,以及对未来的各种担忧……转眼毕业,各奔东西,工作,恋爱,成家,生娃……一晃10多年过去了,各自的孩子都要上小学了,工作上也都驾轻就熟,更是因为有了微信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我们也得以拣起旧情,恢复女孩时期那种纯粹的精神交流。

 话题已不再是当初的青涩稚嫩,但也没有人到中年的从容淡定,而是变得有些沉重------她似乎受到了抑郁症的困扰。聊起各自的性格和心境,我性格中的风风火火、简单直率,对她而言似乎是令人羡慕的强心剂,我自认为的短处却成了让她钦佩的长处。而她,研究生毕业后,追随男友去县城高中当语文老师,虽然专业课教得不错,但是县城根深蒂固的交际模式以及同事间的倾轧,经常让她感到窒息。善良的她从来不想惹别人不高兴,宁可委屈自己也要保持气氛的“和谐”。长此以往,憋出了内伤,自我感受越来越糟糕。在群体中一旦形成了弱势地位,想打破格局逆袭是很艰难的。即使有个别同事好心想帮她提升地位,给出的建议也让人哭笑不得:你也买个貂皮穿上,好好化妆打扮,让别人不敢小瞧你!聊天听到此处,我的内心感受是这样的:翻了一百个白眼然后栽倒在地。对于一个熟读文学名著、热爱诗歌的朴素文静的女人来说,这个在县城社交场合也许有效的建议,让她如何心服口服地接受?所以她一直很苦闷,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大一点儿的城市立足,毕竟大城市人的视野开阔些,即使周遭环境让自己不爽,换工作机会也多一些。

今年夏天辽宁出现了罕见的大风天气,各地树木摧折,一片狼藉。她在灾后的辽河边散步,一位大姐和她攀谈起来,指着连根拔起的大树和地面安然无恙的蒲公英说:瞧,蒲公英甘于平凡,就不会像爱出风头的大树,遭受灭顶之灾。她反问一句:那么,是大树被风吹倒的概率大呢,还是蒲公英被人践踏的概率大呢?聪明的她,总是洞悉一切却又无力改变什么。我果断建议她求助于心理医生。疏导心理郁结的目的,未必是要改变在群体中的不利地位,更重要的,是改变“自身是弱者”这种负面的认知。“滚刀肉”、“老油条”比害羞者、自尊者活得更潇洒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后者不一定非要活得像前者那么无赖,那么混不吝。但是,任何活得快乐欢畅的人都有作为人生导师的潜质,不是吗?每个人身体里住着一颗“心灵”,现代医学称之为“大脑”,姑且笼统地称之为“灵魂”吧。主宰自己灵魂的,是世界上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我”。找到了自我,就会有一股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饱满信心,就会有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生活的勃勃生机,就不会耽于琐碎的鸡毛蒜皮并为其束缚缠绕。否则,人生便如同打蔫的秧苗,或是任人摆弄的木偶,毫无生机,浑浑噩噩,也浪费了一次投胎为人的宝贵机会。

 抑郁来自什么?我曾经简单总结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差距越大,越容易抑郁。人,要么不聪明,要么不懦弱。聪明给了人远远超出自身现状的美好愿望,懦弱却让人的愿望难以通过行动来达成。随着阅历增加,明白抑郁症的病因,远非聪明与懦弱相结合这么简单。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各不相同,比如同性恋在某些国家曾经作为“心理变态”被迫接受治疗,甚至作为犯罪行为被惩罚,随着时代进步,观念开放,如今在某些国家已经赢得了法律的认可。无论抑郁是正常人的一种状态还是需要治疗的疾病,界定不清时,只要抑郁者已经感觉到不舒适,按照时下的标准,还得求助于心理医生甚至精神科医生。但是,我还是相信那句经典: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不同时代精神和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大致可以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投射,比如,缺乏生活保障,竞争激烈,社会风气不公正……等等。解决心理问题,单从个体入手,抛开外部世界不谈,不去直面惨淡的人生,总是给“病人”灌心灵鸡汤,效果必然有限。有个段子总结得好:精神科病人对医生吼道,明明是这个世界病了,为啥让我吃药?!

记得读大学时,那个喜欢背着手走路、一副若有所思表情的解剖教研室主任讲: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我理解,不但人体的诸多器官系统密切合作,使肉身如一架齿轮咬合严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也都浩瀚深邃得不输于宇宙。毕竟,人不是生而知之的,每个人从小到大到老,都是在懵懂无知中探索内部和外部世界,从弄懂一个无知到迎接另一个无知,其间有胆怯,有自卑,有畏惧,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求知上进的本能总能压过这些让人畏缩不前的障碍,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始终在蜿蜒曲折中保持前进态势。我亲爱的朋友,希望你战胜脆弱,逃出心灵的沼泽地,重拾勇气和自信;愿你唤醒内心那个沉睡的自我,用你纯良的心和智慧的头脑,点燃内心的小宇宙,温暖自我,并发光发热,惠及他人。

                                             内科党支部   刘海艳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