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父亲节里忆父亲

今天就是所谓的父亲节了,父亲在世的时候根本没重视过这个节日,现在没有了父亲,这个节日反倒成了一种负担,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父亲离开我们近四个月了,在过去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当我看到某件东西或做某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我经常在心里与爸爸对话,仿佛爸爸还在我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些天一直想用文字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却又怕泪水浸湿的语句纷扰了他离去的安详。

父亲的一生既有军人果敢坚毅的大将风范,又有普通劳动者的勤劳纯朴。1929年出生在革命老区沂蒙山的父亲,11岁时全家7口人在一次日伪联合行动中被杀害,从此他就成了孤儿,尝尽了人间艰辛。1944年父亲参加革命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整整70年。父亲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无数次战役,多次立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应用的贡献。在部队的培养下,他自学成才,成为38军一名优秀的野战外科医生。1950年父亲带领他的手术队3次赴朝,在朝鲜战场上抢救过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两次回国伤好之后又重返前线,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1963年父亲告别了20年的戎马生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担任吉林省永吉县卫生局领导工作,从那以后爸爸就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永吉县的医疗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毛主席提出的“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爸爸上下班只有早晚各一趟通勤火车,从吉林到口前大约40分钟,每天早晨我们还没有起床爸爸就上班走了,下班都是我们吃完晚饭他才到家。就这样二十几年如一日,直到离休,爸爸没坐过一次小车(公车)去上班。从我记事起,爸爸就经常出差,更准确地说是下乡,他亲自带队徒步跋山涉水(甚至连自行车都骑不了),走乡串社,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走遍了永吉县大大小小33个公社卫生院,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了解当地的多发病(地方病),亲自为百姓进行身体检查,当时医疗条件还很落后,没有B超,卫生条件也很差,只能靠望触叩听来体检。我记得我们全家一直实行分餐制,尤其是爸爸的碗筷都是单刷单放的,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爸爸患上了慢性肝炎,即使这样爸爸也没有休息,仍然坚持工作。在父亲病重住院期间,他的一位病友,原县医院院长,后来调到市卫生局工作了,道出了真情:你爸爸留在永吉县实在太可惜了,在他还没来永吉县报到之前,就听他的战友介绍过,他是38军赫赫有名的外科军医。可是到了地方,由于工作需要,父亲做了行政工作,他的外科手术技艺没有得以施展。各种待遇也照市里差一大截,父亲的行政级别应该相当技术级别的九级,可他的技术职称还一直是转业时的主治医师。每月工资一百元,爸爸还嫌多,他只拿九十九元,说是多为国家节省一元是一元。这些对爸爸来说都是小事,他从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为人民服务才是他心中的大事。有一次下乡到某个乡卫生院检查工作,正遇上一位农民急性阑尾炎发作,由于当地条件差,又没有人能做手术,需要送往市里医院做手术,爸爸听了不顾旅途劳顿,当即决定就地为他做手术,手术仅用了十分钟就做完了,如此之快就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令在场人无不惊讶。这样一来既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又给他减轻了经济负担,这可能是爸爸到地方后的唯一一例手术,这条件对爸爸来说已经够好的了,比起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天上有敌机、地上有大炮轰炸不知要强多少倍。农村如此缺医少药的情况更坚定了爸爸要在永吉县干一辈子的决心,以致后来亲自组建县医院,亲自到基层担任业务院长一干近十年。

父亲不但自己以身作则,他对身边的人要求也十分严格,无论多高的学历都必须先到基层去锻炼,他重视人才,对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重点培养,亲自为他们联系进修单位。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坚持原则,两袖清风,对那些不安心基层工作,一心想往市里大医院调的人,他不但不放,还把送礼者拒之门外,而且会上点名批评,对社会不良风气严加抵制,对当今的腐败现象更是嫉恶如仇。的确县里的各方面待遇没有市里的高,但是爸爸说要把骨灰撒到永吉县,这一点他真的做到了……

去年“十.一”国庆长假我们全家一起陪爸爸在医院度过的,爸爸庄重地立下遗嘱,关于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一条就是告诉我们要:爱党、爱国,多读书!爸爸每次出差回来必带回来的就是书,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最多遗产也是书,在整理爸爸遗物时还发现两本《中国共产党党章》,其中一本刚刚写了个“赠”字,他还没想好赠给那个子女就走了,我收藏了这本党章,我们现在的“两学一做”正需要它,爸爸要是知道了会很欣慰的。正像爸爸在去年“9.3”接受采访时,语重心长的结束语“居安思危呀”!父亲总是这样忧国忧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他经常以书信的方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自己建议,可见他对党的忠诚,爸爸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治理好中国,他以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党的尊严,他一生没有利用职权为子女谋过私利,我们兄妹五人没有一人是靠爸爸的关系安排的工作,一律通过高考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哪就在哪里扎根。我是兄妹五人当中唯一一个学医的,当时就是不想给爸爸添麻烦,也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毅然决然来到了鞍钢。

1985年父亲从工作岗位离休,从此父亲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家庭和孩子,那一年正当我高考,爸爸每天在家给我做饭,我当时胃口不好,爸爸就给我煮我最爱吃的三鲜伊面,那味道我至今不忘。然而我却没有对得起爸爸,当年考的不够理想,又不愿意复读理科,爸爸刚给我报了名还没上两天课,就补报了吉林医学院的首届高护专业,好歹也算学医了,但距离爸爸的要求差得太远了,这也是我终身的遗憾,所以我在爸爸病重期间尽量抽时间回去多陪陪他,也算是对爸爸的一种补偿吧……

我们五个子女都上了大学之后,爸爸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连上了两期老年大学,圆了爸爸的大学梦。爸爸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毕业后爸爸又在家练习书法,自学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等,晚年身体调理的不错,也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偶有生病住院我们在外地工作的都不知道,怕影响我们工作,前些年还常来沈阳、鞍山看我们,近几年行动不太方便了,我们就回去看他们。每次我们回家,爸爸都把他的宝贝拿出来(老干部局慰问他的礼品)已经分好了五份,发给我们每人一份,有一年中秋我没回家,他就把月饼一直给我留到春节,非得让我们每个人都尝到不可,让我们大家跟他一起分享党的关怀和温暖。

父爱就是这么厚重而又默默无闻,它好似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耀眼,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份沉甸甸的父爱一直温暖着我们每个人……

                              

 医技党支部: 张业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