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辽宁省2016年百姓心目中的天使

---记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急诊科科护士长刘虹同志先进事迹

刘虹同志,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首批高护专业,被分配到鞍钢集团总医院外科工作。1989年由于工作需要,医院委派她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主要学习重症护理。而后在ICU工作的十年,她将危重症护理先进技术带回总院,为总院ICU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004月由ICU重症监护病房调入急诊科担任护士长,2008年担任急诊科科护士长,2009年晋升为副主任护师,2015年被选为鞍山市护理学会急诊专业主任委员。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最前沿的服务窗口单位,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急救技术及急诊服务质量的好坏充分反映了医院的技术水平、护理工作的质量的高低。急诊科是临床第一线,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每天都要急诊上百名各种各样的患者,如酒后躁狂的、剧烈呕吐的、便秘需要灌肠的、全身血淋淋的、生命垂危的……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惹来无限的麻烦,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在急诊科工作。刘虹同志却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十几年。

作为白衣战士,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满意放在第一位。急诊科危重病人多,病人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着生与死的搏斗和血淋淋的场面。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只有ICU重症监护护理技术是不够,还必须要有过硬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因此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她就利用休息的时间勤学苦练,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虚心请教,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配合、除颤、静脉留置针等急救技术,一刻不停地学习。她熟练地掌握了急危重患者的诊疗规范及抢救流程,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天清晨,一名在家自行静点青霉素的患者,约15分钟后突发全身发胀、发红、胸闷、头晕、肌肉痉挛等症状,且来势凶猛,家属自知是青霉素过敏反应,立即赶往鞍钢总院急诊科,冲进抢救大厅就对护士喊:“来人呀!不行了!快救救我女儿,她点青霉素过敏了,我也要不行了,你们快!快!”只见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数、血压60/50毫米汞柱,心率138/分,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因患者休克,血压极低,全身花斑,血管找不到,开通静脉通路时,用大号针头难以成功穿刺静脉,小号针头又满足不了快速补液的要求。而深静脉穿刺比较费时间,不是立刻就能成功的。正当医生考虑进行深静脉穿刺时,刘虹成功地用22号的静脉穿刺针开通静脉通路,解决了补液的问题。她还通过安慰患者及其家属,解除其紧张情绪,避免了患者因过度换气而使病情加重。经过抗过敏、静脉补液等急救处理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血压上升,过敏症状得到改善。当家属知道女儿脱离生命危险时,对她感激涕零,谢谢她救了她女儿一命。

多年来,刘虹同志结合科内业务实际,深刻地认识到,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人文关怀都很重要。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分重要,就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全科医务人员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自己的新形象,文明行医。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用真诚的服务完善护理工作。记得一年冬天,有一对孤寡老人就医时被养子遗弃在急诊科。两位老人悲伤难过、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还无钱医治。她带领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除了为老人治疗护理外,还为老人积极捐款、捐物,送水送饭,同时为老人洗头、擦浴、清理大小便等生活护理,并联系相关部门去做工作。这些举动终于感动了老人的养子,一周后把两位老人接回家。不论患者的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状况的好坏,刘虹面对患者均能一视同仁,均能热心周到、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救治。让患者在康复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作为科护士长,她能身先士卒、甘于奉献,为全科医务人员树立了好榜样。她经常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甚至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年休假。面对人员缺少的情况,她充分协调、加强管理,使得科内工作开展很顺利。急诊科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省里组织的三甲医院复审中,医疗、护理等6个检查组都来到急诊科检查,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们的多方面工作为医院亮点。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还多次获得了鞍钢集团公司“三八”红旗集体,鞍钢集团公司先进党小组。连续几年获得鞍钢集团公司“精神文明”窗口单位等荣誉。在“全国诚信服务杯百姓放心医院”建设活动及刚刚结束的鞍山市卫计委组织全市年终大检查中,赢得了来院专家的好评。她连续任辽宁省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2015年任鞍山市护理学会急诊专业主任委员;20132015年获鞍钢集团公司巾帼标兵称号;2013年获鞍钢总医院十佳护士、鞍钢总医院医德医风模范医务工作者;2015年获鞍钢总医院十佳护士长;更是多年被评为鞍钢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在院党委、护理部等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刘虹同志带领全科同仁内练素质、外塑形象,认真操练岗位技能,实现岗位技能大练兵。她多次组织急救讲课、开展急救培训、举办急救知识竞赛,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科室医务人员整体的职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急诊科年龄大的护理人员相继退休,院里陆续分来青年护士。她们的到来,给急诊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活力,然而也存在业务水平低,急诊急救能力差的情况。针对此情,刘虹每周对她们有培训,每月对她们有考试,还经常组织培训突发事件的演练,无论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术的模拟人演练,还是急救技能的讲课、急救知识的竞赛,护理人员都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基本功得到飞快进步。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代表鞍钢集团总医院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急救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得骄人成绩。她使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得到巨大飞跃,在行风建设方面实现了零投诉。

急诊科护理团队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顽强奋战的精神。在非典肆虐、甲流横行的日子里,她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抢救患者;在狂风暴雪交加的夜晚里,她们顶着寒风步行出诊;在炽热的高温中,她们顶着烈日和工人一起攀登高炉、下现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烈日还是寒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出现她忙碌的身影,从没逃避退缩过。在“非典”和“甲流”爆发期间,她毫无畏惧,带领全体护士共同度过非常时期。“非典”期间抢救了鞍山市的一名疑似病患,为了怕其他同事被传染,她挺身而出。事后被隔离了好几天,无法回家,只好把自己上小学的儿子送到朋友家让其帮忙照顾。在她的指挥下,急诊科的护理团队多次成功抢救工业外伤危重伤员,多次完美组织重大群伤事件的抢救工作,多次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保证鞍钢厂内的出诊保健工作。工业外伤抢救成功率达到100%

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总是第一时间面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肩负着挽救生命的重任,承载着病人家属的期望和医院领导及社会的重托,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整体形象。刘虹结合科室特点采取了强化细节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倡导亲情化护理、实行一站式服务、提倡奉献式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从仪表着装、言谈举止、医患沟通等方面做起,坚持做到文明用语、热情服务、关心和体贴病人。将分诊工作落到实处,能够做到120 零分接诊,危重病人分区救治。既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又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做到了“病人急救在总院,服务满意在急诊”的成绩。

2013年急诊科重新开通了市120急救站,在刘虹同志的带领下,尽管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急诊科全体同仁克服了人员短缺的不利条件,仍每月出诊220余次,出色地行驶着院前急救的使命,诠释着急救工作者对生命的尊重。由于本急救站技术水平过硬,承担了鞍山市“2.28及“5.18重大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被市卫计委推荐为省“最美急救站”。

多年来, 一幕幕让人心痛或感动的情感洗礼和一次次与病人并肩作战的经历, 让她深深懂得, 作为一名白衣战士,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和对病患大公无私的人文关怀;作为一名科护士长,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管理。在这个汗水与泪水不断流淌的战场上,在这个紧张与忙碌互相交织的舞台上,她既是白衣战士,也是导演和演员,每天都重复着这样那样不同的故事。在工作中, 她热心接待病员, 关心病人疾苦, 耐心听取病人意见, 认真管理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勤奋细心地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在她心中,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让这里的故事少一些叹息,多一些温馨;少一些悲痛,多一些感动;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病痛,多一些健康。为此,她一生奉献于医疗事业,无愧于心!

不知不觉,刘虹同志从事护理事业已有二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她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患者,献给了崇高而神圣的护理事业。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护士长、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者,每当旭日唤醒黎明,一顶燕尾帽、一套急救服,带着一颗火热的爱心,穿梭在急救绿色通道上,把最真、最美、最深的爱洒向人间,让世界变的更加灿烂、更加辉煌。让患者满意而归,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幸福,为医院的蒸蒸日上增砖添瓦,为医院的明天奉献力量。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