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总医院内科肿瘤病房护士杨玲事迹
杨玲,鞍钢集团总医院肿瘤病房护士。从事护理工作12年来,杨玲曾先后获得鞍山市优秀护士、鞍山市临床护理技能大赛银奖、院十佳护士、院护理技能竞赛标兵、鞍钢总医院先进工作者、院优秀共产党员、鞍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技术过硬 再难扎的血管从没失过手
对一名护士来说,扎针应该是看家本领,不过每个人的血管不同,失手的情况应该人人都有。科室杨玲的扎针技术在全院是出了名的零失误。再难扎的血管,只要她经手,就没有失败的时候。
在所有的科里,属肿瘤科患者血管难扎。由于经济原因,一部分患者使用化疗药物还在应用外周静脉,由于长时间的血管破坏,很多患者血管出现严重静脉炎,穿刺非常困难,患者难以忍受痛苦,家属着急,常常对护士提出质疑甚至抱怨、谩骂,生怕给扎第二针。
另一方面,患者输入化疗药物还要采用静脉留置针,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扎针的难度。自从扎针技术全院首屈一指的杨玲来到肿瘤科,就一次次挑战高难度,她到肿瘤科病房一年多,从没“失过手”。
病房有一名60岁的男患者扎针特别怕疼,而且脾气特别不好,每次扎针都要挑人,他每次都要求让杨玲给扎。护士长经常开玩笑说:“周六周日她不上班你怎么办?”他很认真地说:“我去她家找她!”同事们总说,病房里全都是杨玲的“铁杆粉丝”。
有一次科室接诊一名生命垂危的患者,家属几乎放弃治疗。但是全科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因为患者周身重度水肿,根本没有穿刺的地方,血压也很低,需要用升压药来维持。如果扎不上针,患者的生命就因此断送。
杨玲心想,一定不能让患者因为扎不上针就断送生命。她在患者的身上仔细寻找。扎上止血带,用手按压水肿的地方将水驱散,隐约能看见血管的时候立即消毒、进行穿刺。在杨玲见到回血的那一刻,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最终这名患者被抢救成功,杨玲功不可没。
用微笑护理癌症患者 被誉为“微笑天使”
“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杨玲,您日间的处置和护理工作都由我来完成,您有什么需要可以及时告诉我,我也会随时来看您的。”杨玲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是这样温暖如春,笑意写在脸上,暖在患者的心里。因为这标志性的微笑,她被患者和同事称为“微笑天使”。
从呼吸科到内分泌科再到肿瘤科,12年来,杨玲护理过太多的患者。但是,让她感触最深的还要数现在所在的肿瘤科。因为这里的患者都处在生命尽头,病房是他们生命结束的地方。
杨玲深知,自己的护理将陪伴这些患者最痛苦,也是最后的时光,所以,微笑是她带给患者的良药,也是她能为患者做的最有价值的服务。杨玲经常帮患者剪指甲、洗头,每当有患者去世了,她都主动帮忙料理患者遗体,所有去世患者家属对她的服务都非常满意。
杨玲在护理工作中,非常注重心理疏导。因为她知道,再精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治愈患者因病痛和绝望中所遭遇的心理阴影。有一位卵巢恶性肿瘤的患刚刚被确诊时,她的内心已经遭受沉重打击。当被告知需要化疗治疗,她更是一直担心化疗以后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和并发症,非常恐惧,表示不想治疗。
杨玲就常常跟她聊天,了解到她的想法,就给她讲了很多癌症患者治疗后存活时间很长的故事,开导她要坚强、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杨玲告诉这位患者,卵巢肿瘤通过化疗愈后是非常好的,也向她介绍本病房和她一样疾病但却非常乐观、积极的病友认识。
通过与杨玲和病友的沟通交流,这位患者得到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也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十分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她精神头足了,每次回医院都满面春光,还经常“现身说法”去开导其她病友,感染周围的人。
所有被杨玲护理过的患者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他们都说:“有了杨玲,咱啥都不怕!”她那张微笑的脸让每一名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待患者如亲人 爱洒万家
杨玲待患者如家人,患者也把杨玲当做自己的家人。记得她在内分泌病房时候遇到一位糖尿病足的患者,由于血糖一直难以控制下来,足部发生破溃。做为他的责任护士,杨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患者足部换药,控制感染。
由于患足破溃感染已深达骨面,露出肌腱,每次进到病房拆开纱布那一瞬间, 气味刺鼻难闻,患者的儿子都用手捂住口鼻。杨玲没有丝毫退缩,为了照顾患者的心情,她甚至没有屏住呼吸。帮助患者清创、剪去坏死组织,反复消毒冲洗,直至无味为止。
杨玲深知,换药如果不彻底,合并感染很容易截肢,因此她每次换药都格外认真、仔细,每次都需要1小时以上,经过杨玲的精心护理,患者的病足创面由大变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和家属感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几度哽咽。
记得去年9月,有一名大约40多岁的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因为他周身疼痛难忍,一直靠静点吗啡来维持生命。在这名患者身上表现出吗啡的常见不良反应。
最大的问题就是便秘,杨玲就指导他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并且顶住她定时按摩腹部,口服利幽丸藩泄叶等缓泄剂,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与此同时,患者还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杨玲就指导患者少吃油腻的食物,嘱咐他要少量多餐,不吃吃香蕉、茄子、核桃等易引起恶心呕吐的食物。通过查阅资料,杨玲还找到了一个很奏效的方法——让患者闻自己喜欢的味道比如说柚子皮,橘子皮等,还可以用大手指按摩合谷,也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通过精心的护理,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好转。
杨玲回忆说,这名患者给她的印象特别深刻,患者本人是一个美术家,平日里特别喜欢画画雕刻,女儿也是毕业于美术学院,出于对杨玲的感激和信赖,父女俩还给杨玲画了一幅画送给她。这位患者最终离世,每当杨玲看到那幅画,就忍不住一阵心酸。
杨玲说,这是患者对自己付出最大的肯定,在于患者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把爱洒向千万个家庭,更与千万个家庭结下了无法割断的情谊。
为照顾病患 全年连续加班40多天
因为病房患者多,人手紧张,杨玲工作12年中,几乎每年都主动放弃一多半的休假时间。从2009年到2014年的五年中,她每年都保持全年连续加班30多天。
在工作中,杨玲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每天提前上班为病人整理床单元,询问患者夜里的睡眠情况,与患者沟通交流。下班后加班一两个小时更是常有的事儿。
内分泌病房糖尿病患者居多,杨玲还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宣教,指导患者如何控制饮食、如何自我监测血糖、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如何选择运动的时间和方法等等。
有一次,为了抢救一名重患,在忍受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她一人坚守岗位一天一夜,在这期间只吃过一顿饭,喝过三次水。除了上厕所,她一直守在患者身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陪伴患者度过危险期。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她累得瘫坐在地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杨玲把手机号留给每一名出院的患者。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她只要有时间就会被患者请到家中指导或亲自进行护理。
记得病房曾经有位高龄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压疮。做为责任护士,杨玲坚持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受压皮肤, 减少了发生压疮和肺部感染的机会。
患者由于营养不良,血管不好,杨玲每次穿刺的时候都动作轻柔,看准血管快速进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每次都要让杨玲为她输液。在杨玲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康复出院了,无一处压疮发生。
患者回家半个多月胃管发生堵塞, 家属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想起杨玲在为患者做出院指导时说,如果回家后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和她联系。凭着对杨玲的信赖,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杨玲,问能不能帮助去家中看看,杨玲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她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患者更换胃管,解决了患者和家属的难题。
家属硬要塞给杨玲钱做为报酬和感谢,被她婉言谢绝。家属为表达谢意,特意给医院送来了感谢信。上面写到:“她有一心为患者服务的高尚品德,她就是南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