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青年医生看《青年医生》有感

最近热映的医疗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青年医生》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许久不关注国产剧的我经患者的指点挑灯夜战了几个昼夜终于把它看完了。先不说网上吐槽的电视剧中各种不规范操作,各种明显存在纰漏的医嘱,亦或是扑面而来的植入广告,实习医生乱点鸳鸯谱的八卦表现。但就电视剧想要讲述的医患关系的处理和医患沟通的技巧,甚至是医学知识的普及这方面,我个人觉得这里面还是有我们青年医生值得学习的地方。

知识分子,特别是学医的人都爱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事物,纵观网上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说好话的没有几个,几个明显的错误成为专业人士相互问候时讥笑的内容,什么9%的生理盐水啊,什么10g速尿静推啊之类的。个人觉得我们大可不必如此专业的去看待非医务人员的表演,他们本来就不是学医的,做的动作,下的医嘱都是模仿专业人士在做,而且做的也已经足够好了。当然,如果在制作上能更多的参考专业人士的指导,把动作和医嘱做的,说的更专业一些,那么我们国产剧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我想说的是,这部电视剧无论在反应医患关系的处理,医疗纠纷的调解,还是医德精神的展现,医学知识的普及上都做的可圈可点。对比国外曾经热播的医疗剧,它虽然没有《实习医生格雷》那种深刻的人性剖析,也没有《怪医豪斯》中的荒诞幽默,没有《白色巨塔》中财前五郎的凄美无奈,也没有《医龙》中的朝田龙太郎的神乎其神。《青年医生》中反应的事例却是那么的现实,那么的具有代表性。通篇看完,不知道眼睛被润湿了几次,鼻子酸了几回。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接触的病人,经历过的事情吗?普普通通的就诊经历被艺术加工后变得丰满挺拔,有血有肉,可看度极高,看过之后又引人深思,让人感慨。

当中的几个事例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急诊室中刘希财心梗死亡的那个案例,可以说选取的非常典型。当时的病情非常明确,急性心梗,需要做PC检查进一步明确及治疗,患者及老伴拿不了主意,非要等儿子回来决定,儿子又玩起官腔,结果错过了治疗时机。表面看上去,儿子是全责,甚至是罪人,但结果如果不是他最终放弃起诉,医院很可能会赔钱。个人觉得人死并不可拍,要死而无憾,这个刘希财属于死而有憾,明明可以救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一,遇到犹豫不觉的患者,如何沟通。这里面刘希财的儿子说白了就是不相信医生,不相信小医生,医生说的话他听不全懂,又不肯接受。这样的病人及家属,我们经常会遇到,明明是你给他治病,给他做手术,他却要背地里打探打探别人这个医生是不是说了真话。这个事情的原因太复杂,我们不在这里讨论。但这里主要反映的道理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是当时住院总王博的处置确实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不向上级请示,而且主任就在身边。如果主任也没有谈成,可以再向上级反映情况,请求指导和帮助。电视剧中的处理是合理的,它没有演哪个医生血一热家属不签字就做PC检查了,这不现实,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还做不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这样做。在这里医生是可悲的,明明自己有武器,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打死。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制度问题,抢救危重患者的免责问题,医生的责任重大,权利却小的可怜,责任与权利的失衡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上演。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赢家,都是输家。二,纠纷家属找谈话,如何面对。个人觉得家属如果真要告你,你就是把好话说尽,他也会告你。在现实生活中依靠感情融化来解决问题的希望非常渺茫,不让家属抓住把柄,是最聪明的做法。统一口径来说话,或是有专门的发言人来说话,避免当事医生与家属直接接触。三,死亡教育。剧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死亡教育”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新颖。是啊,就连学医的我们都没有接触过死亡教育,更别提普通民众了。亲人的死亡总是要找出个替罪羊,这种求偿心里越来越严重。说白了是没有信仰,死亡教育不足,而医院成了倒霉蛋,大夫成了出气筒。个人觉得国家在普及死亡教育的同时可以设立死亡补助金,安慰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转移指向医院的矛盾。当然,以上的这些纯属个人想法,不切实际之处还望多多指教。另外剧中还有好多的事例,就不一一分析了。

当中的几个医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实这里面的每个医生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程俊热情,待人宽厚,心胸宽广,颇有邻家哥哥的感觉,且不说那一口一个的“您”,就是每日满面的笑容对待病人和同事的态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一段台词我也特别欣赏,他说:“人啊,就是有惯性,你要是痛苦,甭管干什么事都是越干越痛苦。我就不是,我就是快乐,我甭管干什么啊,我在当中都能找寻快乐,形成一种找寻快乐的生活惯性!这样的话呢,我就越活越精彩!”欧阳雨露,这个名字真好听,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她谨慎而不失活泼,高贵而不失亲和。从起初冷冰冰的理智大夫,变成亲近随和的暖女医生。王博,典型的抠门男,尖酸刻薄,自以为是,死要面子。但专业过硬,用情专一,爱情的力量融化了他内心坚硬的岩石,理性的他看到了用爱的力量可以拯救生命的真谛。还有那几个实习医生,虽说剧中无处不八卦的表现让人觉得十分不靠谱,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还是很让人敬佩的,另外他们好像都没跟带教老师说要考研的事。是啊,如果考研了,就不能来演电视剧了。呵呵,说远了。了解患者看待医生的心态能让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态,而这部电视剧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百姓在看,医生也在看,剧中的故事教育了百姓,也教育了医生。学一些剧中人物的话语,患者会觉得这个医生特别亲切,从而对你进一步的诊治有所帮助;现实生活中的患者学一些剧中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表述,可以让医生更好,更快的了解病情。另外一些疾病的救治过程,预后情况,通过电视剧这么一演,老百姓接受起来更容易,比你站着讲一天都管用。所以说电视剧在缓解目前医患纠纷上还是可以起一定的积极的作用的。

总而言之,这部剧是近几年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较好的反应医疗题材的电视剧。电视剧嘛,当然是要迎合不同的消费人群,喜欢八卦的可以看,喜欢俊男靓女的可以看,喜欢急诊室紧张气氛的也可以看。当然了,剧中医院良好的住院环境,优雅的办公条件也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希望我们医院以后的新大楼可以拥有比这更好的环境,让我们的医务人员更舒心的工作,让我们的病人更安心的治病。因为良好的就医环境也是降低医患纠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啊。这就是我一个青年医生对《青年医生》这部剧的一些小小的感悟,欢迎提出意见,鼓励吐槽!

                                                             

                        外科党支部:李博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