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域名迁移由 https://www.agzyy.com.cn/index/index.asp 变更为 https://agzyy.umcare.cn
内容详情

支边心得





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的伟大号召,今年5月,我非常荣幸地代表鞍钢集团总医院神内科参加了由国家卫生部,辽宁省卫生厅组织、我院组建的医疗队,前往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医疗工作。在那里的半年时间内,我用自己的汗水,实现着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强化学习,提高素质

  无疑,青海省是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好地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经济并不发达,经济的落后直接导致医疗卫生的落后。因此,选择到青海支边,就等于选择了坎坷和困难。对此,我已经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正如临行前领导们所说的:多民族地区情况复杂,在那里工作,必须靠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才能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工作才能做好。这就需要大家不断地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分发挥我们鞍钢精神。为了不负领导的重托,为了不让家乡人民失望,人还没到青海,我就开始认真研究起了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法规,民族历史、宗教历史,为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合到青海人民当中,通过紧张的学习和总结,我的业务水平有了提高,业务素质也大大地加强了。这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青海祁连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与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

二、迅速了解情况,及时进入角色

  尽管在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可是,进入青海之后,我还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面对着巍峨的雪山,茫茫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我那兴奋的心情渐渐冷却。在这块美丽的热土上,生长的并不都是资源的富饶,还有就是经济的落后。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许多地区,尤其是边远的民族地区,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距。我所在的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属于藏族自治州之一,那里气候的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平均海拔3000米,空气稀薄,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均温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1℃,祁连县共有人口5万,有汉、藏、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该县以牧业为主,经济不发达

随医疗队前往祁连,途中我们的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尽管道路两侧巍峨的山峰被云雾缭绕,看上去真的很美,但一路上许多急转弯以及多处塌方的路况总免不了让人有些紧张。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祁连县人民医院。我们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医院的热烈欢迎。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有的地方仅有几户人家,甚至还没有通上电,出来进去还是比较不方便的。刚到祁连,我们便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等高原反应,由于祁连气候寒冷、干燥,嘴唇裂口、鼻子出血、流泪不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选择了支边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支边就选择了奉献”。我们没有忘记医院领导对我们的嘱托,克服困难,共同投入到工作之中。我一到县医院,即着手了解当地医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了解医院临床医生的要求;分析医院与内地医院在医疗上存在的差距,按照二级医院的要求,帮助建立和落实各项质量相关的制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着重提高内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组织专题讲座传授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及近年来相关技术的新进展。
      我除了要克服当地方言导致的沟通不便,耐心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外,还要结合病情向当地医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地老百姓缺乏医疗常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等现状,遇到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病人时,我都尽可能地向病人和家属详细宣教相关防治知识。这里的医疗条件很落后,医务人才及仪器设备较匮乏,除临床工作外,我还为当地医生举办专题讲座。在支援医院和医疗队的沟通会上,对当地医院病历书写规范和门诊病案书写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已的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当地医务人员医疗和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在半年的支边医疗工作中,我共诊疗患者800余人次,举办学术讲座5场。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与医疗支边,这段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了人生阅历,是人生中的一笔无价财富。在此期间,医疗队队员亲如一家,互相关心,团结协作。我们由衷敬佩那些在极差医疗条件下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精神将鞭策我们继续努力工作和学习,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神经疾病治疗病区党支部:彭守仙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