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二、评价:从1980年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受国家科委委托每年对SCI、EI、ISTP收录的中国论文,对被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作为国家正式统计数字向社会发布。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简称为“统计源刊”或“统计源”。统计源每年约1200种左右,而且每年有所变动。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并在每年年底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公布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
三、选刊:选刊标准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即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四、遴选原则:(1)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统计源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科技“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3)确保学术专家对统计源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由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器信情党支部: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