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主要指人们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下的功夫,以及达到的水平。由于人们学习和锻炼的内容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修养,如政治修养、艺术修养、精神修养等等。所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主要是指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医疗道德方面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在研究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时,必然要牵涉到精神境界问题。探讨精神修养与精神境界的关系,研究精神境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对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品质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当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笔者认为是“责任、良心、情感、幸福”8个字。
一、当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是确立革命人生观的需要。任何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自己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是由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决定的。其次,医务人员工作职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必须加强职业精神修养。医疗工作本身要求每名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职业良心和医德品质。一个医生品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必须自觉地进行职业精神的修养。第三,职工精神修养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修养是没有终点的。不能因为自己已经热爱本职工作,能正确对待病人而放弃个人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修养。
二、 当前为什么要进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呢?
首先,这是由医务工作者所从事的职业决定的。医务工作者所从事的医务工作,既是改造自然的工作,即同各种疾病因素作斗争,又是作人的工作,带有改造社会性质。担负如此重要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艰巨任务,必须提高自己主观方面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这除了提高自己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以外,还必须提高对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也就是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强个人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其次,从当前医务人员的队伍情况看,的确也有进行职业精神修养的必须。特别是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有了变化,四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一般占整个医务人员半数以上。今后的卫生事业和医疗任务,历史地落到他们身上,但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精神教育。第三,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修养,是关系到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关系到每个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问题,是纯洁卫生队伍的大事,是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和广大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所以,医务工作者的卫生职业精神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 当前进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的方法:
职业精神修养是一种思想品质方面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把卫生职业精神真正落实到医疗工作中去,真正成为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还需要依靠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自觉进行卫生职业精神修养和实践锻炼。首先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医学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其次,经常征求、听取患者和周围医务人员的批评意见,争取患者及周围同志的监督。第三,是定期分析医学质量。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回报人民群众。第四,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坚持医疗“慎独”制度。
四、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修养高低必然会导致多种的精神境界
在研究卫生职业精神修养时,必然要牵涉到精神境界问题。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卫生职业精神修养必然会导致好的精神境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人员的卫生职业精神境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自私自利的卫生职业精神境界。自私自利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它的特点是一切都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自私自利的医务人员把听诊器、手术刀、处方权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对待病人的服务态度完全以病人能够给多少好处为转移。处于这种职业精神境界的人,主要是由于缺乏医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支柱。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处于这种卫生职业精神境界的人员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较大,因此要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工作,加强卫生职业精神修养,促其思想转变。
第二,先公后私的卫生职业精神境界。先公后私是在社会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他们初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他们能以病人利益为重,工作认真负责,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心安理得,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多年来,我国大多数医务人员在党的教育和个人的职业精神修养下,基本上达到了先公后私、先病人后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大公无私的卫生职业精神境界。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也是整个人类的最高精神境界,它是从先公后私的境界中发展而来的。具有大公无私职业精神境界的人象白求恩一样,对病人极端的负责任,极端的热忱,一事当前,能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于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已经形成了自觉地、一贯地、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的医疗行为是建立在高度的自觉的基础之上,不论工作条件好坏,困难与顺利,都能始终如一的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器信情党支部:汤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