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农村居民,而100多万乡村医生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与城市医生相比,还有很多身处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乡村医生,他们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而正是这样一群处于医疗金字塔底层的乡村医生们,用善良和执著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大爱之歌,令人动容,更引发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的深思。
乡村医疗条件贫瘠,医务人员配备不足,药品匮乏,手术条件简陋,而广大群众的疾苦又全靠乡村医生和乡村医院来解决,尤其是一些急危重症,运送到大山以外的正规医院谈何容易,乡村医生必须有很强的决策和急救能力才能保护患者健康;老乡受外伤,眼球脱出眼眶,医生当机立断处理后,保住了患者的视力;而作为“全能医生”,乡村医生们内、外、妇、儿样样都得会,天气条件恶劣,山路不畅,我们可敬的乡村医生怀抱高热患儿,趟过刺骨的河流去诊治,作为一个母亲,我为这幅照片留下了热泪……每个乡村患者的病情都是无声的“120”,乡村医生们跋山涉水,行走乡野,像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旋转着,保障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古语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从古至今,知识分子们孜孜以求的,要么是作一名政治家,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有么就作一名良医,除百姓身体之疾苦。这两个职业都是“救民于水火”,一直享有民众的高度尊敬。医乃仁者之术,虽然医生这份职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如果没有“仁心”,只把这份职业当成谋生甚至发财的手段,行医态度就由主动变为被动,医疗过程就难以严谨和周全,这样的医生难以“感人”,一疏忽可能就会“坑人”。从医之后,也许很多医生在繁忙中已经淡漠了最初的理想,把付出与收获看得太重,终极理想偏向了名利;而我们的乡村医生们,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是那样的不对称,但他们在有机会离开农村,去城市获取更大报酬的时候,他们没有放弃坚守,他们放心不下老百姓的疾苦,他们心里,个人的利益远不及老百姓的健康有份量。何谓“良医”,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们,为全国的医疗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为一名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生,我们从医的设备和条件可谓完备和优越,但现实困难是患者越来越多,医生和护士的增加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节假日难得休息;相对于乡村医生,我们的劳动并不轻松,同时还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如医疗投诉和纠纷,这需要以百倍的精力去应付,行医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然与患者沟通需要技巧,但再花哨的技巧终也敌不过医者的一腔真诚,因为患者和家属或许不懂医学,但他们能悟透人心;如果我们把患方当成敌人来防备,“敌人”就随时可能发动攻击;我们对患者怀有真切的爱心和同情心,认真为他诊治,不繁衍,不糊弄,相信患者回报我们的,是尊重,是理解,是感谢。
当医生是一种殊荣,这是我越来越坚定的想法。虽然从医以来经受过很多痛苦和磨难,整夜抢救身体快撑不住的时候,被患者刁难的时候,也会想脱掉这身白大衣,但毕竟绝大多数患者是通情达理的,一个个病人在痛苦煎熬中奔我而来,经过治疗后,保住生命,身心舒泰出院,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奖赏,也是行医者最大的满足。
习书记精炼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医者而言,不论身处乡村还是身居都市,我们的职责,都是救死扶伤,我们要深入到患者中去,感知他们的痛苦,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他们解除病痛,还他们健康的人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心血管党支部:刘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