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治疗中心 赵桂梅
毋庸置疑,当前的医疗工作环境和社会对医疗市场巨大的需求,带来愈来愈多的医患关系,也带来更新生物医学模式的现实需要。身处其中的临床医师们除了每天强脑力劳动外同时还要进行强心理压力承受耐力测试,一方面保证医疗安全,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如何有效做到二者兼顾,有些情况下确实是有些顾此失彼。不过如果从人文科学视角看待这一命题,似乎有些启示。
人文科学与医学伦理学是指除了医师在病人医护中起作用及与病人家属的人际关系外,还与医师的权利和职责及其与病人和同行医师的关系有关的恰当职业行为原则。其中人文素养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体现关怀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解决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人的问题。医疗行业的人文精神代表为希波克拉底宣言、白求恩精神,弘扬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概括起来即是人文医学精神:涵盖了爱心、责任心、进取心三大人心。拥有三心处理医患关系则表现为医生的人文素养。此时医患关系表现为医护与患者共同应对疾病。患者对医生是绝对的信任,配合医生开展一些临床试验。拥有三心能够从容跟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拥有三心同时也加强了医疗安全。正如外科学大师裘法祖教授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坦诚地与其他医生谈论对医疗实践的困惑,并感知死亡对人的意义等,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提升生物医学到实现改变医患关系的有情、有趣、有灵的高度。达成患者对医生“能够理解和见证病人的苦难,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同在”等等的期望。医生真正进入他的生活,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感同身受他的喜怒哀乐,最终发现问题结症。现实中病人需要医生用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身心状况、职业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帮助分析他的病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临床中需要医生倾听、善于询问。进一步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
最后以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墓碑上的一句话作为今后工作的勉戒:“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