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三等奖
目的 系统性炎症反应和急性脏器损伤均由机体炎症介质触发介导,强度与炎症介质浓度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大潮气量低呼吸终末压力(H-Vt/L-PEEP)和低潮气量高呼吸终末压力(L-Vt/H-PEEP)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体炎症介质IL-6和IL-8浓度的影响,寻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更为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 方法 4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在相同的麻醉和体外循环条件下,按大潮气量低呼吸终末压力和低潮气量高呼吸终末压力机械通气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开胸前(T0)、体外循环结束(T1)、体外循环停止机械通气6小时(T2)采集支气管灌洗液和中心静脉血样本,观察三个不同时点两组IL-6及IL-8在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浆中的浓度变化。 结果 两组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炎症介质IL-6、IL-8浓度在T1时显著增高。机械通气6小时后(T2)L-Vt/H-PEEP组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浆IL-6、IL-8浓度无明显改变,而H-Vt/L-PEEP组则显著升高 (P<0.05)。 结论 低潮气量高呼吸终末压力(L-Vt/H-PEEP)的机械通气方式,没有进一步提高术后体内炎症介质的浓度,对患者起到了保护性作用,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明显缩短。与大潮气量低呼吸终末压力(H-Vt/L-PEEP)的机械通气方式相比,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更为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课题负责人:闫恒宇